成语隔岸观火有什么典故 隔岸观火的意思

2024-04-30 1291 明贵知识网

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隔岸观火,就是“观虎斗上山头”,“观黄鹤楼上翻船”。

敌人内部分裂,矛盾激化,相互冲突,分歧不可调和,这个时候,不要操之过急,以免反而联合起来暂时对付你。正确的做法是原地踏步,让他们自相残杀,削弱实力,甚至自行崩溃。 

东汉末年,袁绍兵败,其子互相争权。曹操决定打败袁兄弟。袁尚和袁兄弟投奔乌桓,曹操入侵乌桓,打败乌桓,袁兄弟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。曹操手下将领劝曹操一鼓作气,平定辽东,活捉尔渊。曹操大笑着说:“你别动,公孙康会把二袁的人头送到你家门口的”。于是下令部队返回许昌,观望辽东局势。 听说二次元公孙康有疑虑。袁父子一直有夺取辽东的野心。

现在,第二个袁兵被打败了,像一条迷路的狗,无处可住。去辽东真的是迫不得已。公孙康若收留尔渊,必有后患。再者,收留二原肯定会得罪强大的曹操。但他也考虑到,如果曹操进攻辽东,他就要把二袁接进来,共同抵抗曹操。当他听说曹操已经转回许昌,无意进攻辽东时,他认为收留二原是有害的。于是他设下埋伏,召来二原,一举擒获,割下他的头,派人来到曹操的大营。曹操笑着对众人说:“公孙康一直害怕袁吞并他。袁上门,他就起了疑心。如果我们急于战斗,就会导致他们反抗。如果我们撤退,他们肯定会自相残杀。看看结果,果然不出我所料!”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段的火攻方法,第二段的谨慎原则,也符合隔岸观火的意思。

成语隔岸观火有什么典故 扩展

 隔岸观火的故事:东汉末年,袁绍兵败后,袁绍之子互相争权夺势;袁尚、袁熙兄弟投奔乌

桓,曹操就击败乌桓;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,曹将向曹操进言,要捉拿二袁,平复辽

东;曹操却下令班师,静观辽东局势;公孙康探原本担心曹操进攻辽东,想要收留二袁,共同抵御曹

操,结果打听到曹操已转回许昌,就一举擒拿袁氏兄弟,割下首级,送到曹操营中。


隔岸观火的出处


“隔岸观火”出自《投谒齐已》。《投谒齐己》的全诗如下:


隔岸红尘忙似火,当轩青嶂冷如冰。


烹茶童子休相问,报道门前是衲僧。


赏析:全诗描写拜访齐己时的情景,前两句将俗世的繁忙与寺庙的清幽环境进行对照,而后两句生

动质朴地写出了诗人与齐已的性趣相投和密切关系。

成语隔岸观火有什么典故 扩展

成语"隔岸观火"源自于《史记·邹阳列传》中的故事。据说,战国时期,邹阳在齐国任职,他的儿子邹容犯了法律,被判处死刑。邹阳为了救儿子,请求朝廷赦免他的罪行。然而,邹阳的上级官员听闻此事后,却选择置之不理,置身事外,只是冷眼旁观,不愿施以援手。

因此,"隔岸观火"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遇到别人困难或危险时,只是站在远处观看,毫不关心或干预的态度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对别人的困境漠不关心,不愿帮助的人。

成语隔岸观火有什么典故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